《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听证
代表建言
由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持召开的《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听证会于昨日下午举行。会上,听证代表、昆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正高工陈海兰提出:城市建设中应要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原来东风路的银桦树在全国都有名,现已所剩无几了。
代表声音
1 应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陈海兰多年前就曾参加过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工作,最近又参加了翠湖周边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制定。她表示,原来东风路的银桦树在全国都有名,现已所剩无几了,城市建设中应要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这种树哪怕老了以后,只要管养得好,依然会长得很好。最典型的就是翠湖周边的银桦树,这些树是1968年栽种的,过去改造曾想将其砍掉,但我们作为园林工作者就要提出‘不能砍’,上级政府一听就坚决留下了。”她说。
2 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听证代表、昆明市人大代表王玉娟说,以前有些名人故居变成了吃饭的地方,但现在大多已经恢复了。比如卢汉公馆重新开放后,现在要排队才能进入参观。历史文化名城要“修旧如旧”,古树名木也要保护好,要一树一档。此外,她还称:“我是大理人,对昆明来说是外来人,当我去南屏街看了地图才知道, 原来老昆明的城墙在那儿。所以,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加大宣传,让大家熟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
3 应加大近现代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听证代表、云南农业大学香料研究所高工张涛源说,应该注重对昆明近现代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抗战时期遗迹的保护,像海口200号、300号的一些军事工业,是当时老一辈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奋斗而来的。还有,昆明历史上有辉煌的农耕历史文化,比如鸡文化, 昆明的鸡从哪来的,最后演变成什么样子,其实都有相关的考证。
直击焦点 “银桦之城”的演变
追溯 曾经的“银桦之城”
据了解,银桦是外来树种,最早是从遥远的澳大利亚漂洋过海来到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云南大学生物系的师生到此考察,发现这些树长势都很不错,于是采种回来种植在校园内。渐渐地,园林工作人员发现这些树病虫害少,树冠笔直,整齐划一,常绿开花,易打理,符合行道树的苛刻要求。于是,银桦作为昆明行道树的不二选择。由于栽种数量很多,当时的昆明还赢得了“银桦之城”的美誉。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的文章中就有“银桦闪闪的昆明”的描写。
上世纪80年代初,昆明开始大量栽种樟树,其中包括香樟、云南樟、天竺樟、大叶樟。樟树开始替代银桦树,和很多南方城市一样,樟树成为昆明的基调树种。后来随着城市扩大,路越修越多,行道树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滇朴、复羽栾树、石楠、球花石楠等乡土树种开始进入昆明行道树榜单。
在之前的本报报道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绿化处有关专家称,银桦树这个树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昆明主要栽种的行道树种,但也有一些缺点,如太高大、树枝脆、易折断等。因此,近几年来昆明种了许多其他的树种,而银桦树则基本没有种植了。
从目前昆明市内的银桦树来看,它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一些老街道上,许多树龄都超50年以上。按照昆明对名木古树保护的相关规定,树龄已超过50年、胸径超过50厘米,都列入昆明市名木古树后续保护资源,不允许随意砍伐和处置。
走访 东风东路分布已稀少
针对陈海兰所反映的情况,记者对东风东路进行了走访。在东风东路与青年路交叉口,道路两侧有零星的银桦树分布。在华一广场门前有1棵,对侧道路上有2棵,攀昆大厦门前有2棵。此后,往东到了建业商务大厦门前发现有3棵,而路对侧再无出现。记者从青年路与东风路交叉口,沿着东风东路到环城东路共有1.9公里,所见的银桦树不超过10棵。记者走访时看到,一些路边挖开的绿化基坑还没有种上绿化树,今后会是什么样,不得而知。
说法 提升改造保持原有银桦树
记者从东风路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这次提升改造东风路,施工方没动过银桦树。银桦树主要涉及昆师路至五一路路段。根据实际情况,他们和园林绿化部门对接过绿化设计方案,这一路段保持原有高大乔木,即银桦树等树木,主要是换了灌木和优化行道树。(记者 张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