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高新法院:领导带头 “指尖”审判当庭化解
“臧法官,是你的多次调解,让我原来一波三折的案件有了最终的结果,谢谢你!你调解,我放心!”2021年1月26日上午,一起财产损害纠纷案件的原告姜先生在“云”间开庭调解结束后,特意通过手机对主审法官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臧国燕这样表达道。
是什么原因,能让一起发回重审案件的当事人如此感动,非要特意说声“谢谢”不可呢?这还需从其纠纷本身说起。
楼上漏水致损诉至法院被驳回
原告姜先生与被告赵先生住在大庆高新区,系楼下与楼上的相邻关系。2020年4月末,原告家卫生间的顶棚出现了漏水,并导致其屋内部分装修受损。
事后,就维修赔偿事宜,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姜先生将楼上住户赵先生诉至大庆高新区人民法院,要求其赔偿损失共计12000余元。
在庭审中,原告虽向法院提交了受损物品照片及损失明细,证明受损原因及事后维修的损失,但对方对此予以全部否认,并辩称漏水原因不明,自己不应担责。
因漏水原因不明,原审法官便当庭向原告进行释明,告知其可申请司法鉴定,以此确定漏水原因及受损程度,但其未在规定的期间内申请鉴定。
原审认为,原告房屋漏水事实虽然存在,但是其认定的义务人,即被告赵先生对漏水原因持有异议。原告现有证据无法证实漏水原因系被告所致,后经依法释明,但其拒不申请司法鉴定,故其提交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其诉讼请求。据此,法院遂判决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不服一审判决,上诉案件被发回
案件判决后,原告姜先生不服,认为楼上漏水造成自家损失是事实,其理应得到相应的赔偿,为此上诉至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二审审理的过程中,上诉人姜先生很快意识到自己原审败诉的原因,即系证据不足及未能及时申请司法鉴定,于是在二审过程中,其主动向法官提出了司法鉴定申请书。
鉴于原告提出鉴定这一新情况,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遂于今年年初以出现新证据为由,裁定发回原审法院进行重新审理。
重审遇上疫情,“云”间开庭化纠纷
案件发回后,根据院里规定,发回重审案件由各院领导主审。经微机自动分案后,此案由副院长臧国燕主审。
今年1月,全省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大庆及周边地区也相继出现疫情。为不让疫情影响当事人诉权,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高新法院全力推行网上办案新模式,实行网上立案、庭审“云”审判、在线执行等诉讼活动。
收到重审卷宗后,臧法官认真查阅了原审卷宗和二审裁定,并多次与当事人进行电话沟通,以倾听为主,讲法为辅,倾听原告陈述室内被泡后的烦恼及与被告交涉的不和谐情况,倾听被告讲述其与原告交涉的整个过程及之前不同意调解的理由,从而归纳出本案争议的焦点。
在倾听双方意见过程中,臧法官还重点做双方的思想工作,讲解当前疫情情况、网上审判的优点及具体操作程序,最终双方均同意于本月26日上午9:30分在网上开庭。
本案如期开庭,双方当事人居家,与法官同时登录“云间”网上庭审系统,由法官通过“多方视频”功能,在线邀请当事人视频开庭。
庭审中,法官像现场开庭一样,核对了双方当事人身份,并进行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和法庭调解。
在调解中,臧法官晓之侵权法,动之邻里情,并抓住鉴定的关键点,从相邻关系、鉴定费用、鉴定事项、鉴定时间等方面进行利弊分析,劝解双方在疫情之下应本着互谅互让原则处理相邻纠纷。
经过多次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即被告赵先生于2021年5月31日前一次性给付原告姜先生赔偿款4000元;如到期未履行,则给付原告修复费用8000元。
通过手机在调解协议云文档上签字确认后,原告姜先生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并为此特别地感动,故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重大疑难案件院领导承办成常态
为深入贯彻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各级人民法院院庭长办理案件工作的意见》的基本要求,发挥资深法官审判优势和引领作用,大庆高新区人民法院将院领导带头办案作为一项刚性任务,出台了院庭长办案新规,规定了发回重审案件及其他特别疑难复杂案件由院领导进行审理,深入推进院领导办案常态化制度化。
“通过院领导带头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尤其是办理发回重审案件及新型重大类型案件,发现问题后及时提醒全院一线法官或转化为相应审判工作机制,从而发挥出院领导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院领导办案常态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案多人少的矛盾,还能很好地树立起审判资源向一线倾斜的鲜明导向,并起到“传、帮、带”的良好示范效应,有力调动全院法官工作积极性,有力促进了法院队伍职业化建设上水平,有力助推全院审判执行工作再上新台阶。”大庆高新区法院副院长解恒奎这样介绍道。
疫情期间,大庆高新区法院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院领导全面部署战疫情,争当逆行者,在确保“战疫”的前提下,还抽出时间,全力投入到审判,常态化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如今,在大庆高新区法院,院领导带头办案、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已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并收到了良好的良果,当事人对此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