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一个“小家” 护好一个“大家”
安徽省当涂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周冰一:
《家事如天》厦门篇给我的感觉是,海沧法院家事法官的审判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在处理案件的时候,用的是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说的话很接地气,不是照本宣科生硬地使用法律条文。除了案情的梳理,还有温情的说理,从情、理、法交融的角度来对各方当事人进行劝解。
这三个案件各有侧重,法官做到了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类型的当事人,使用不同的调解技巧,促进问题解决。法官们对家事案件做到了应调尽调,对于难以调解的案件,也做到了及时宣判。通过这几个案例,我们能充分体会到法院调解工作的繁复和艰辛。
我尤其注意到最后一个变更抚养权的案例,法院邀请了特邀心理咨询师来参与调解。家事纠纷很多涉及伦理、情感、道德问题。十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早期,这阶段的孩子容易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此时父母离婚更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各样涉及孩子成长和家长抚养的问题。由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与家长、孩子沟通能够更好的挖掘冲突的症结所在,进而促进矛盾的解决。我相信此案在家事法官和心理咨询师的配合下定能得到妥善处理。
这些案件的妥善解决,有很多好处。一是本身就是生动的普法案例。海沧征地拆迁体量大,与此相关的家事纠纷也较多,典型案件的柔性化处理,能很好的做到以案释法。二是对区域内同类型案件的处理有指导和参考作用。三是可以让老百姓更加了解法官的工作,除了在法庭中审理案件,还有各种现场勘察、走访、调查的工作。四是更好的维护一方和谐稳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海沧法院家事审判庭结合本地家事案件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审判模式,值得我们所有的家事法官好好学习。
(周冰一)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家事少年审判庭)庭长 代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事案件的妥善处理,不仅关系到男女双方今后的生活,更关系到孩子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老人能否颐养天年,兄弟姐妹间的亲情能否延续。一个案件就是一个家庭,一个案件就涉及到一个孩子的未来,这就是“家事如天”。为此,我们全国的家事法官都在持续不断的探索、努力。
比如《家事如天》厦门篇中的继承案件,民法典和旧的继承法都规定的很明确,女儿也享有法定继承权。“一判了之”对承办法官来说可能是最便利的选择,但案子判了,兄弟姐妹间亲情也就断了。同时,由于法律规定与当地“外嫁女不继承娘家遗产”习俗的差异,可能造成当事人因不能理解法律规定而不接受法院判决,长期缠讼,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甚至阻碍当地征迁工作的开展。法官为了妥善处理好纠纷,在经过开庭审理的基础上,又深入社区走访,了解矛盾形成的深层原因和发展经过,抓住问题症结,制定合情、合理、合法的调解方案。同时,为了解除几位原告的后顾之忧,还积极与作为案外人的拆迁公司沟通协调,由拆迁公司配合在调解成功后直接将拆迁补偿款支付给原告。法官为了促成调解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超出制作一份判决书,但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纠纷得以一次性解决,实现案结事了,还帮助当事人弥合了亲情,也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可谓“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这正是家事审判改革的意义所在。
家事案件涉及到较深的情感纠葛,当事人间往往积怨已久,导致进入诉讼后情绪激动,对抗激烈。妥善处理好家事纠纷,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和较强的庭审驾驭能力,更需要洞悉人心,通达事理,在依法判案的同时还要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无不考验着我们每位家事法官的耐心与爱心、智慧和勇气。
当前,在最高法院的统一部署推动下,全国各地法院都在持续探索新型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试点法院引入心理老师、社工、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等专业人员加入到家事审判工作中,开启了家事法官统筹下的家事审判“团体作战”时代,为当事人“量身定制”更加专业化、人性化的家事审判司法服务,保护家庭中处于弱势的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纠纷的一揽子解决。
(代敏)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少年和家事审判庭庭长 王道强:
如何使财产分割既符合遗产分割原则,又兼顾当地的风土民情,考验着法官的智慧。法官裁判的契合点就是在法律的具体规定与个案的差异中进行合理平衡,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调解解决既能解决问题,又能维系亲情,能够实现《民法典》“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立法目的,是解决家事纠纷的首选。海沧法院的家事法官做到了,应予以点赞!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是处理婚姻家庭纠纷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案件中,要做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是存在困难的,因为根源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家人,这就要求家事法官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家事纠纷的根源在情感、主观感受与认知,家事法官只有走进当事人的内心,进行有效交流,解开当事人心结,才能实现双赢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家事审判改革关乎千家万户,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家事审判改革需要社会多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目前,全国法院家事审判改革继续推进,各地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逐步完善,法院主导的多元化调解机制基本形成。我们相信,家事审判改革定能成功,定能造福千家万户,定能为实现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贡献力量。
(王道强)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 韩炜炜:
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制作的纪录片《家事如天》开播了,厦门篇中展示了家事法官的日常工作,让大家看到了有些不像法官的法官,剧中的家事法官像有十八般武艺一样,运用自身的生活阅历、调判经验,甚至持家育儿的理念,让针锋对麦芒的当事人放下敌对,思考如何对家庭、老人、子女做出一些更好的改变、更和谐的相处。
“希望当事人在案结事了的同时,能够握手言和。”这是我们每一位家事法官共同的职业追求。是的,我也是一位家事法庭的法官助理,从研究生毕业来到桃城区法院,就进入了家事法庭,至今已近七年的时间。七年,让我从一个见到当事人吵架都不敢进屋的小姑娘,成为一个独挑大梁的家事调解员,即便面对争夺千万家产的夫妻、数位年近半百的继承人同时的咄咄逼人,依旧不畏不亢、有条不紊的进行调解,从而试图从他们话语中找到切入点,寻到调解的平衡点,亦或者是判决的事实依据。曾经,不止一位参与调解的律师对我们讲“你们这哪是法官的工作,这是居委会大妈的工作”。不仅要依据法律进行依法裁判,还要根据各件案子不同的家庭背景做出相应的调解方案,这就是我们家事法官的日常工作。离婚、抚养、继承、赡养,听上去家事法官处理的案件并不复杂,但“清官难断家务事”,道出了家事法官的不容易,家事矛盾的根源深、时间久、难调和,是我们面对每一件家事案件都需要处理解决的事情。曾经的我也被很多当事人说过“你没结婚、你年龄小、你不懂”,这不仅是我,也是很多年轻家事法官所面对的问题,当事人不仅是对我们年龄的介意,他们介意的是年轻背后的经验少,从而觉得你没有能力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当然,我被当事人气哭也不止一次,是什么让我、让我们的家事法官面对案件时仍一如既往、热情满满,是因为我们更希望看到案件的结果是原、被告双方均认可的,自愿履行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家庭的稳定、社会的稳定;是因为要离婚的夫妇,经过我们一次次调解,原告自愿撤诉时的欣慰;是继承案件中,让几年来一直在打官司的当事人,面对熬了几个夜晚写出的判决书时,服判息诉,自动履行相关义务的快然;是抚养纠纷中,那个稚嫩的孩子对着我露出的笑容,说出的“谢谢阿姨”……是的,就是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我们坚持着在司法工作中通过春风化雨润人心,尽力做到办理一件案件,弘扬一份美德,传播一份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要注重家庭建设,我们要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让下一代健康成长,让老人老有所依,让千万和谐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所以,《家事如天》原生态的记录了人民法院在家事审判工作中如何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而家事法官在日复一日的调处“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纠纷中,要将理法情相交融,既要根植于法律理论,也要浸润人间烟火,传递温情和善意。在新的一年,我们更是要贯彻民法典精神,在开庭审理、走访调解和多元解纷处理案件等各方面探索更多有益方式方法,为社会和谐贡献更多的力量。
(韩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