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多车道” 实现“加速度” 服务“全天候”
2月24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一组新词让记者眼前一亮:江苏各级法院不断丰富多元化解“菜单库”,已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为多元共治的“枢纽站”、前端解纷的“桥头堡”,已建成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一站式解纷“门诊部”。
一组数字更是让记者眼前一亮:2020年,江苏全省法院诉前调解案件53.9万件,同比增长131.3%;诉前成功调解纠纷20.1万起,同比增长2.2倍;新收民事、行政一审诉讼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3.9%、4.8%,96%的基层法院实现案件总量下降。
诉源前端治理从法院主推到党委主抓
“在市政协支持下,我们在全市全面启动乡贤调解工作。制定《关于建立乡贤诉前调解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及工作规则、考核办法等指导文件,充分发挥乡贤地熟、人熟、事熟的独特优势,将家事、邻里纠纷委派乡贤调解,以群众的方法解决群众的纠纷,有效修复社会关系。目前,全市法院已聘任235名乡贤调解员,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81件,成功率达到60%以上。”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金飚从乡贤调解谈到法院如何“走出去”,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诉源治理光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还注重‘引进来’,汇聚各方力量,让行业优势同发力,形成多元解纷共同体。”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花玉军说道。徐州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刘树华向记者介绍了徐州法院的相关做法: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与徐州仲裁委联合会签进一步加强诉裁衔接工作,试水诉讼案件立案前委托仲裁委员会先行调解;睢宁县人民法院与辖区金融机构成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推动金融纠纷的源头预防和诉前化解;贾汪区人民法院联合11家成员单位成立家事调解委员会,创新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工作机制……
据江苏高院立案庭庭长刘坤介绍,近年来,江苏法院在加强诉源治理中,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全省各级法院推动将“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全部纳入地方综治考核,实现矛盾纠纷前端治理从法院主推向党委主抓的跨越,多元解纷真正进入“多车道”。全省法院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网格、企业单位、行业组织的司法服务网格体系,构建起以诉讼服务中心为龙头、人民法庭为支撑、审务工作站为网点的矛盾化解网络,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解决,并建立全省法院特邀调解员、特邀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律师调解员名册等。
目前,江苏全省法院确认特邀调解组织468个、金牌调解室56个、特邀调解员1878名、人民调解员4132名、金牌调解员54名。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共同选聘派驻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员1220名,选聘派驻法院律师工作站律师调解员1503名。
激发机制活力从试点先行到全局推广
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记者了解到,按照“员额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事务助理”四员一体运行模式,秦淮区法院分别创设了五大类型化案件调解速裁团队与六个非类型化简易个案调解速裁团队。通过团队化运行,调解庭、预备庭、速裁庭递进式推进工作。秦淮区法院院长周守忠介绍,自2020年7月以来,速裁办结的12011件案件平均用时仅25.15天,同比下降32.95天。
在位于南京火车站旁的中国邮政法院文书集中送达中心,记者看到,数十名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短信、电子邮件、电话方式送达传票、公告等法院文书。这个在2020年10月投入使用的法院文书集中送达中心属于江苏法院一站式建设的一部分,有效送达率达85%。
近年来,江苏法院在试点的基础上,通过推广试点经验,充分激发制度活力,释放程序效能,让愿意调解、想要速裁的案件迅速进入“快车道”,使大量纠纷在一站式“门诊部”解决。2020年,全省法院新收民事一审速裁快审案件54.6万件,占全省新收民事一审案件70.4%。
刘坤向记者介绍了改革的相关情况——
持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全面上线繁简分流智能识别系统,建立诉前司法鉴定、纠纷要素登记制度,积极推广庭审录像代替庭审记录改革,推行类案示范性判决,简化裁判文书制作,探索“无纸质卷宗+无书记员”以及要素式、令状式、表格式、分离式裁判文书,推进案件各类文书的智能生成、电子签章、电子送达。积极推进速裁快审无纸化办案,全省基层法院速裁快审无纸化实现100%全覆盖。
深入推进审判辅助事务“两化”改革。全面推进集中送达机制建设,全省法院全部建成覆盖两级法院的集中送达中心,通过“信息跑路+邮政跑腿”模式破解送达难,有效送达率达85%,切实为基层减负、为一线分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视察南京法院文书集中送达中心时给予充分肯定,周强院长指示要向全国法院推广。江苏高院还同省司法厅、省律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出台文件,进一步完善电子送达地址库建设。
诉讼服务事项从大厅现场到线上办结
“您好,是熊××么?我是惠山区法院立案庭法官。鉴于当前的抗疫形势,您在江西无法赶回江苏,法院决定对您的案件进行远程调解。”这是2020年2月13日,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承办法官王臻通过“江苏微解纷”微信小程序进行在线调解的情形。原、被告利用手机中的“江苏微解纷”微信小程序登录到虚拟调解室,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法官根据系统录入的实时语音,导入文本内容,迅速制作成调解协议,法官将电子调解协议发送给原、被告,双方利用手机在电子调解协议上进行电子签名确认……
据江苏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李玉明介绍,江苏全省法院以“数字正义”为牵引,依托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推动诉讼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融合发展,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诉讼服务体系,实现诉讼服务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为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
江苏法院还依托诉讼服务网、江苏微法院、江苏微解纷、道交一体化、江苏微保全、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平台,打造包含诉前调解、起诉立案、审判执行和网上接访的在线诉讼工作闭环,形成各法院之间跨地域、跨层级的诉讼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和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高品质诉讼服务。2020年,江苏全省法院网上立案62.1万件,网上开庭7.7万件,网上调解5.1万件,网络查控109.1万件次,电子送达189万次,12368热线接听电话63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