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合力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化解债务26.22亿元,吸引投资13.57亿元,盘活土地房屋117.9万平方米,安置职工1211人,12家企业进入重整程序……2020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两级法院积极推动破产审判机制改革创新,通过破产重整救治困境企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力保复工抗疫两不误
走进苏醇酒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戴着口罩的员工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各条生产线马力十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此前,该企业由于市场行情变化和经营不善导致资不抵债,已经停产停业,其赖以生存的核心资质——酒精生产许可,也面临脱审被取消的风险。2019年12月2日,法院裁定批准该企业及两家关联公司实质合并重整计划,并预留监督期两个月。
监督期正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确保重整计划顺利执行,睢宁县人民法院多次实地走访监管,对企业重整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进行调研并及时协助解决。为了延续酒精生产许可,保障企业能够顺利重整,法院特别批准投资人提前进场进行试生产,同时对企业信用记录修复、银行贷款获取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跟进,助推企业安全生产、合法经营和足量供应。
睢宁法院民二庭庭长张志瑶介绍:“实质合并破产重整化解了企业债务危机,挽救了困境企业,盘活了企业闲置资产,保证防疫物资驰援战‘疫’一线。”
据悉,2020年疫情期间,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了疫情防控形势下服务保障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稳妥受理破产申请,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一般不认定具备破产条件,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按下保障民生“加速键”
“房子住进去快8年了,房产证的事终于有了眉目。”“拖了4年之久的工资终于拿到手啦!”这几天,恒龙万相房产公司两个项目牵涉的业主和农民工非常高兴。
2012年,该公司开发的“依山龙郡”项目将房屋交付给了业主,但因项目拖欠土地出让金等原因,103名业主迟迟拿不到房产证。该公司开发的另一个项目“林岚溪谷”于2015年动工,2017年烂尾,因项目拖欠总包方工程款,农民工迟迟拿不到工资。
“2020年11月26日,我们通过网上竞拍的方式,招募了重整投资人,款项全部到位,通过破产重整,业主房产证办理问题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以妥善解决。”铜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陈琪告诉记者。
房地产企业破产涉及利益主体众多,面对此类问题如何处理?
徐州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李勇说:“我们前期对近年来全市法院办理的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法,利用房价上涨的窗口期,招募新的投资人,通过重整破解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引发的问题,为企业新生和保障民生按下‘加速键’。”
打好府院联动“组合拳”
御品名庄食品公司曾是新沂的骄傲,该企业因禽流感被迫停产。2019年5月,新沂市人民法院受理御品名庄食品公司破产清算申请后,该公司转为破产重整。
为了促成重整计划,新沂法院启动府院联动协调机制,促成金融机构同意免除部分利息,并给予招商引资政策支持,重整计划获债权人高票通过。
“重整后,我们将对产业链条和商业模式进行升级,擦亮‘御品名庄’的老字号品牌。”投资人信心满满。
府院联动的“组合拳”直击破产重整中的堵点、难点。2020年上半年,徐州实现了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市县两级全覆盖,徐州法院与多家单位形成破产审判合力,破产处置工作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完善。
徐州中院清算与破产庭庭长张锐向记者介绍:“徐州中院还与市财政局建立了‘财政资金托底+管理人报酬提取’模式的破产清算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目前全市资金规模达到了960万元。”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企业破产审判工作机制,继续优化破产案件审判流程,破解制约破产审判工作的难点,为企业解忧、助力、赋能,以实际行动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再升级。”徐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花玉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