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以创新赋能发展 打造高质量司法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迎来了高光时刻,首次迈入GDP“万亿元俱乐部”。在这场蝶变序曲中,南通市两级人民法院以创新为引擎、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探索新方式、挖掘新动能,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谱写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乐章。
从线上文书送达到智慧警务管理,从打造“一体两翼”破产审判新模式到创新上市公司大宗股票执行模式,南通法院聚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敢于想、勇于做、乐于试,以高标准创新为高质量司法赋能,以高质量司法为高质量发展服务,打造法院创新的“南通样本”。
一“键”送达
从三天到三分钟
“您好,请问是俞律师吗?这里是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支云送达中心,有一份出庭通知需要您签收,请问您是否同意电子送达?”2020年5月13日上午9点,南通法院支云集中送达中心的电子送达专员何影拨通了律师俞某的电话。
俞某是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原告代理人,电话里,她同意以电子送达的方式接收出庭通知。随后,何影通过线上送达系统向俞某预留的手机号发送了短信,同时提醒对方及时点开短信链接查看文书,法院将不再另行邮寄纸质文书。从拨通电话到完成送达,前后耗时不到3分钟。
文书送达是诉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司法行为,但也占据了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当事人难找、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送达难”成为案件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法院的审判效率。
2020年4月28日正式启用的南通法院支云集中送达中心则改变了这一情况。“中心将法律文书送达拓展到了线上,在省内首创‘1+9’模式,由一支8人组成的送达团队集中办公、流水线化作业,负责南通中院及八家基层法院的线上送达。”南通中院立案庭副庭长陆久斌介绍。
以往,开庭传票、通知书、判决书等文书的传达耗时颇久,法院的书记员需要打印盖章、手工填写地址后,通过EMS邮寄给当事人或代理人,送达一件文书一般需要两三天。现在,只要诉讼代理人或当事人同意,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接收到法院通过12368发来的短信法律文书。时间的缩短带来了司法效率的提高,更带来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满意与认可。南通中院还联合南通司法局、南通律师协会出台细则,大力推进律师电子邮箱送达,切实提升电子送达效率,增加律师签收法律文书的便捷性。
从以前的三天到如今的三分钟,南通中院创设支云集中送达中心,构建集约送达机制,以智慧赋能、用技术增色,让公平正义提质增速。2020年,南通法院累计有93264件案件向支云集中送达中心发起送达任务228748件,已办结188627件,办结率82.46%。
最强“大脑”
撑起“安全防护伞”
“报告指挥中心,我们的囚车在押解途中遭遇车辆尾随,情况紧急,请求支援。”2020年12月3日,南通中院法警李建丰通过执法记录仪报警。
“指挥中心收到,我们立刻联系公安前来支援。”警务指挥中心指挥员陈智勇马上回应,并立即呼叫南通公安指挥中心,南通公安火速出警赶赴现场处置。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智慧警务管理平台在一起起案件中默默发挥着作用,支撑起警务数据的交互和联动,搭建起行云流水般调度指挥的桥梁。
据了解,智慧警务管理平台以警务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构建了覆盖全国、联动指挥、快速响应的四级法院警务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实现了移动化快速指挥调度、多维度智能安全防范、高效率法警业务管理。
“我们在全省法院首创司法警察办理司法制裁案件询问室,建设院内囚车通行道路路况视音侦测预警、羁押囚室被告人异常举动分析、法警执法行为智能分析、来访人群异常行为智能分析等系统。”南通中院法警支队副支队长施健介绍。南通中院还率先建立《南通法院“六专四室”建设标准》,提升司法安全保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标准。
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南通召开全国法院智慧警务暨“六专四室”建设工作推进会,推广南通中院智慧警务经验做法。
多元联动
调解走心又给力
“结婚后,我妈和小丽总是产生矛盾,我夹在中间不知如何处理,就去外地工作,伤了小丽的心。”“我生病的时候,小军半夜开车五个小时从外地赶回来,我当时还是很感动的。”2020年9月21日,如皋市人民法院开发区法庭“王桂兰调解工作室”内,调解员王桂兰正耐心地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
“我们希望为消弭家事纠纷中的对立情绪、修复情感、弥合亲情提供一个温情的平台。”王桂兰介绍,该工作室致力于让家事纠纷在家中解决,将教育引导和法律宣传相结合,注重情感修复和亲情弥合,高效化解家庭纠纷矛盾,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如皋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创新多元纠纷化解机制。2020年5月20日,以南通市人大代表王桂兰命名的家事调解工作室揭牌成立。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家事纠纷215件,工作室被江苏省司法厅、省妇联联合评为首批“江苏省标准化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
同样在多元解纷机制方面下功夫探索新方式的还有海安市人民法院。2020年,海安法院与海安市工商联合作成立“海安市民营企业经济纠纷调解中心”,充分发挥商会调解优势,调处民营企业间的商事纠纷。截至2020年底,该中心共受理案件194件,调结66件,分流商会调解26件,解纷标的额4307.43万元,高效化解了一批民营经济纠纷,切实减轻企业诉讼成本,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聚力
审判质效再提升
2020年2月25日,江苏磐宇科技有限公司口罩生产线上,工人正马不停蹄地赶工,一片繁忙景象。“现在,我们N95医用防护口罩日生产量近1万只。”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磐宇公司是南通一家具备N95医用防护口罩生产资质的企业,却因种种原因经营困难。2020年1月底,公司重整计划执行期将满,却仍未融资成功,本将面临破产。
“法院应在保障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依法延长重整计划执行期,避免疫情影响导致企业重整失败,支持防疫物资生产。”南通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忠明专门赴该公司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
南通中院充分发挥破产案件审理中法院与政府协调联动机制的作用,协调处理好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为企业成功重整创造了新的机遇。该案后来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典型案例。
近年来,南通中院聚力创新,以支云破产管理系统为载体,以提高破产审判效率、规范办案流程的内部管理规范体系和以府院联动机制为依托的破产办理外部“生态链”,打造“一体两翼”新模式。
“该模式已成为南通两级法院办理破产案件的重要依托,为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南通中院民五庭副庭长马晓春介绍。近三年,南通两级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323件,审结276件,安置、分流职工16188人;盘活资产近70亿元;资产变现缴纳税款约4.15亿元;释放土地资源约8124.45亩、房产约231.88万平方米;清收债权总额约5.03亿元;处置债权总额逾359.27亿元,化解金融不良债权约57.07亿元。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审判效能的提升不是紧靠法院单打独斗,正如南通中院民五庭积极寻求破产管理外力一样,南通中院行政庭也在府院联动方面凝聚合力。
南通中院联合南通市司法局构建“2+X”府院联动模式,通过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席会议制度、长效化府院沟通协调机制、日常性府院联络工作机制等,有效促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机关应诉行为,进一步统一行政执法尺度,推动行政争议诉源治理,实质化解行政争议。
善意文明
执行到位22.83亿元
“言传身教、指导有方、秉公办案、司法为民”“秉公审理保公正、高效执行促发展”“依法办案、执行神速、排忧解难、真诚为民”,2020年11月19日,南通中院执行局连收三面锦旗。
这些锦旗均来自一起仲裁纠纷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某证券公司。在收到法院发放的5.262亿元执行款后,该公司负责人顾先生专程从深圳飞到南通致谢。
该案是南通中院执行局办理的涉某上市公司股票处置系列案件中的其中一起。执行过程中,为尽快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同时降低对被执行人正常经营的影响,南通中院决定对被执行人名下的股票进行处置。“处置上市公司的股票,事关公司资产权益及公司的正常经营。”南通中院执行局法官吴科慎之又慎,多次与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及案外利益相关人进行协商,最终决定通过在二级市场变现、司法拍卖等途径将股票变现。
拍卖上市公司股票,特别是数量如此巨大的股票,在南通地区实属首次,没有先例可循。“确定变现方案后,执行人员积极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接,确保成功处置案涉股票。”南通中院执行局局长杜开林说,“在保护上市公司资产不受损的基础上,实现了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与案外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案件债权标的额巨大,从仲裁生效到足额拿到执行款等了好多年。特别是上半年股市行情不是很好,公司内部压力很大,都感觉这笔债权不可能再执行回来了,准备剥离不良债权。”顾先生说,“多亏南通中院执行局抓住机会,采用多种灵活的执行措施及时将股票变现,才让公司在年终核算前顺利拿到了执行款,本息全部清收,圆满完成了年度考核任务。”
据了解,在该系列案中,南通中院执行局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创新执行上市公司大宗股票,通过二级市场变现、拍卖、允许第三人以流拍价购买等方式,累计执行到位22.83亿元,其中单笔网拍成交7.667亿元、单笔发放执行款5.26亿元,均创南通法院历史新高。根据该案撰写的调研报告入选“江苏法院金融审判十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