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晋鲁三地法院扎实推进队伍教育整顿
自北京全市法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全市法院着力解决群众最愁、最盼、最难的问题。
海淀区人民法院、昌平区人民法院坚持开门整顿,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政府部门、企业代表、律师代表、媒体代表的意见建议。东城区人民法院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68诉讼服务热线,分析全市政法系统社会测评结果,针对社会各界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开展自查、整改等。
在倾听民声的同时,北京法院更加注重将群众呼声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强大动力,积极开展“订单式”法律服务,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在辖区19家社区全面建立“法官e站”,实现基层法律服务站点辖区街道全覆盖。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在石龙工业区挂牌法官工作室,出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办法和企业风险防控手册。通州区人民法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内容、具体措施、责任部门、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限,同时制定开展常态化巡回审判工作规定。(记者赵岩,通讯员张磊)
为进一步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山西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认真落实“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于近日印发执行《山西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适用“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的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明确了“自查”的九种认定情形和“被查”的认定处理,确定了从宽处理幅度应考量的因素,细化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政务处分、司法处理的从宽界限,同时明确了“自查从宽”的研究决定和审核报备程序等。《实施细则》要求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让政法干警充分认识和理解政策制定初衷,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对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的,依规依纪依法从宽处理,对有问题而不主动向组织说明的,一经查实,从严处理。
山西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将加强政策宣讲和解读,建立健全监督、请示报告和会商研判机制,指导各级各部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政策适用问题,及时堵塞漏洞,提高政策适用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记者丁国华)
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山东法院及时收集、办理群众最关切的“急、难、愁、盼”等突出问题,结合各自实际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十百千”行动:承诺十件爱民实践实事、开展百场“假如我是当事人”大讨论、回访千名案件当事人。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服务保障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为民举措,“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修复基地”揭牌。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成立10个民情书记团队,每月5号、15号、25号,组织干警下沉村居社区,入户听取群众诉求和心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为切实打开群众心结,山东各地法院还在多元化解纠纷上下功夫。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为妥善解决10起德州联合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与其部分职工股权转让纠纷案,成立专案小组,经多方用力,10件案子全部以撤诉顺利结案。临邑县人民法院探索创新纠纷多元化解、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成立省人大代表李培智调解工作室。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住建部门协调化解因某置业有限公司烂尾楼工程引发的信访问题,9件诉前调解案件集中过付,在诉前实现定分止争。(记者闫继勇,通讯员马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