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上海行,见证创新与智慧
代表们在徐汇区法院操作导览留言机
代表们在上海三中院旁听一起刑事案件庭审后与法官交流
5月11日至14日,来自山西、河南、湖北、四川、上海5个代表团的33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上海,通过实地考察、旁听庭审和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上海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黑科技”加持智慧法院惊喜不断
网上立案、在线庭审、智慧法院让打官司“像网上购物一样便捷”,作为智慧法院建设“探路先锋”的上海法院,又将带给大家怎样的精彩?
近年来,上海法院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全流程智慧执行、全流程司法公开与网上诉讼服务、全过程系统化精细化司法监督、全业务规范高效管理。
上海法院立足线上诉讼服务需求,先后开发了网上缴费、网上信访、要素式立案等新功能,在全市法院建设诉讼服务智慧舱,为群众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的25项查询和办理业务。
视察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后,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感慨连连,“‘黑科技’‘智慧舱’令人大开眼界,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法治水平的提升。”
“上海法院把司法与智能技术相结合,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司法的便捷与高效。”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视察上海法院后的感受。
“智慧法院实现了‘一次进门一次办理’,既免除当事人的后顾之忧,也充分彰显法院的为民情怀,更让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制造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中辉为上海法院的匠心精神点赞。
“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管理、智慧执行,上海法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领跑全国的司法系统。”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雅丽希望,未来上海法院继续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稳步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党永富认为,智慧法院网上立案、网上咨询“一条龙”的信息服务高效便民,能有效提升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一路走来,上海法院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的设施建设让我感受很深,也感受到西南地区法院与上海的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委员会主任、省社科联副主席朱世宏认为,全国各地的法院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他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确保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设一体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科技学院医药研究院院长兼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刘超表示,上海法院将信息化技术和法院工作结合得这么紧密和深入,令人震撼。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期待上海这片“试验田”的创新成果能够尽快转化,未来在全国“开花结果”。
从“智慧舱”“云柜”“云平台”,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再到智能辅助审判系统,上海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不断。
“上海法院信息化程度很高,尤其是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开发,提高了审判质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客车车辆段武昌运用车间技术组质检员、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黄望明评价道。
“庭审进行到哪里文字就记录到哪里,根据语音识别自动展示相关证据。”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播李桂琴对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优点如数家珍,“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和司法的深度融合,也希望上海法院能够不断升级完善,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上海法院的工作各有特色,亮点纷呈,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全流程网上办案,它让人民群众在法院打官司时感受到便捷和高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驻马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蒋毓勤认为这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接受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民进湖北省委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莉告诉记者,她曾带着如何破解人案矛盾这一问题参加视察,但是上海法院高效高质运转的智慧法院给了她一个答案。
从事律师工作多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任刘正切实感受到上海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来之不易,对此他希望各地法院能够推广复制上海成功的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集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钣金返修工杨祉刚认为大数据运用是一项新兴事物,它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们带来便利和实惠,但在推进过程中会潜在一些现行的数据保障与技术进步间的问题,建议对此类问题多加关注。
法治助力“最好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法院在助力营商环境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代表们带着这一疑问开始了视察。
近年来,上海法院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重点抓好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产权保护等工作,将重点指标纳入审判质效评估体系,通过依法审理各类合同案件、减少当事人诉讼时间和成本、完善破产审判机制、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等举措,助力营商环境排名提升。
连续两年,上海司法程序质量指数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一。
“上海法院务实创新,很多举措都非常超前而且与国际化接轨,这说明法院人在背后做了很多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程并强对于上海法院的工作高度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锦秀认为,上海法院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在营商环境上真抓实干,做得非常好。
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里有一个特殊的法庭——上海破产法庭。
什么是破产法庭?为什么要成立破产法庭?它有着哪些特殊的职能?
据介绍,上海破产法庭于2019年2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主要发挥破产重整、和解制度的保护和拯救功能,挽救危困企业,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
“上海法院在产权保护、执行合同、破产审判等重点工作上颇有成效,为中国指标的全球排名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第四医院院长王岚对于上海法院的工作赞赏有加。
如何破?怎么救?
2019年至2020年,上海破产法庭共计受理破产、强制清算和衍生诉讼等各类案件2748件,结案1868件;保住21家市场主体、保住400余名职工就业;4家企业重整成功,盘活约17亿资产;17家中小企业破产清算成功和解,清理逾44亿债权债务。
“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和困境企业救治,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经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伟民认为,上海破产法庭的成立意义重大,对进一步优化上海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美巢全屋家具智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琪雅深知营商环境对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上海法院依法推进破产审判工作,盘活社会资源,对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不愧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科协主席阎美蓉认为,上海法院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方面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符合我们国情的创新之路,做出了样板,形成了标杆,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上海法院着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多项第一的好成绩,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崔瑜希望上海法院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大胆实践,为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金融法院是中国司法系统在创设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之后的又一大创新。
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于2018年8月20日。通过审理具有规则创设意义的首例案件,树立解决金融纠纷的“中国标准”“上海规则”,把上海打造成为国际金融纠纷解决的优选地,上海金融法院一直在努力。
5月14日,代表们前往上海金融法院视察,见证金融法院如何为标准、规则的制定贡献中国智慧。
作为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成立至今(数据统计至5月13日),共审理各类金融民商事、行政案件1.9万件,结案1.69万件,涉案标的额为4699.79亿元人民币。
金融类诉讼纠纷专业性强、体量大、情况复杂,特别需要示范性的判例。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周晓强认为上海金融法院的成立具有标志性意义,他希望上海金融法院能在这方面多做探索,向全国法院提供更好的示范。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金融市场也是法治市场。“上海金融法院注重规则创设,发挥司法实践对前沿金融规则的规范和指引,为国际金融审判贡献了中国智慧。”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晋中市副市长辛琰希望上海金融法院能够不断加强金融审判国际交流与合作,树立金融纠纷裁判的“中国标准”。
“诉讼”“调解”满足您的多元需求
上海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处处体现出的温馨和亲民,让老百姓改变了过去对于“打官司”等于“吃官司”的刻板认识,也有效拉近了法院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我发现很多的变化与进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协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内心充满感慨,她认为法院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中心、主动亲切的法官、不再可怕的打官司、庭审现场充满热情的法援律师等,这些改变了老百姓过去对于法院的传统印象。
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有几个窗口显得与众不同,虹口区法院院长王宇展介绍,这些是专门满足多元需求的个性化专窗,比如:妇幼维权专窗;法律咨询服务专窗;法院青年干警的轮值专窗……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原校长高阿莉对“妇幼维权专窗”印象深刻:“邀请妇联的同志过来值班,和妇女儿童面对面交流,我觉得这有利于消除她们对法院的畏惧感,也彰显了法律的温度。”
“妇幼维权专窗”充满温情,“是一个宣传法律法规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的窗口。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罗良娟对专窗的设置充满赞许。
“在崇明,看到法院把诉调工作站做到基层,用切实行动去帮助基层群众化解矛盾。”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为义希望这种诉调工作能尽快推广普及。
在视察完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驻花博园区诉调对接工作站之后,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武涛表示,上海法院诉调对接的具体措施很有效,可以让矛盾纠纷就地得到调解,希望上海法院再接再厉、继续进步。
“通过调解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利于将问题在庭外解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党委委员、理事长庞国明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好。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表示,矛盾纠纷就地解决的诉调对接模式给她很大启发,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她要构筑好“调解”这一实现乡村和谐的防线。
古有“甘棠遗爱”,周召公巡礼乡邑,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听讼决狱,为民众排忧释纷。今有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社区法官团队的“甘棠树下”法官社区工作室,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扬司法为民精神。
“法官进社区,以亲近的态度帮助百姓答疑解惑,能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对社区法官工作室的设立表示充分肯定。
“法官们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避免因鸡毛蒜皮的矛盾打官司,也有效缓解了法院人案矛盾压力,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凤凰乡济公村(社区)党委书记贺光玉对法院的下沉式便民服务非常认可。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湖北省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党支部书记陈燎原认为,上海法院在普法进社区等方面做得非常好,但现阶段其他农村地区普法工作还较为薄弱,为给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他建议还应再多加强普法进乡村这一方面的工作。
“上海法院真抓实干,政绩彰显,真正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了人民法院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法官下沉社区,把司法送上门,努力化解群众参与诉讼中的急、难、愁、盼等问题,这样的法院人民群众是非常满意的。”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表示,此次的上海法院视察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