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巴蜀 感受司法智慧与温度
5月31日至6月4日,来自8个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26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四川开展了为期5天的视察活动。代表们先后视察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天府中央法务区、成都、成铁、自贡、宜宾等地法院、法庭,深入了解四川法院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智慧法院建设、文化建设、一站式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服务为民,撬动法院“新智慧”
为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促进法院审判能力现代化,四川法院一直努力将智慧法院更好服务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代表们边走边看,视察了法院诉服中心、现代化科技法庭等,通过智能化导诉、多媒体互动系统体验智慧法院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便利,感受四川法院先进的信息化建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服务理念。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长李孝轩表示,“四川法院创新举措非常多,智慧法院的建设对于缓解基层工作量大和人手不足的现状,起到了很大作用,给老百姓带来很多便利,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川省各级法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服务支撑法院工作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全国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潘锋对四川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表示肯定。
“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有特色,特别是现在的跨域立案,在线庭审,给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便利的司法服务,充分展现人民法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中央委员、 厦门市委会主委、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紫萱对于信息化在法院工作中的运用表示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金葆康为四川法院的智慧化建设点赞,“天府中央法务区将资源聚集,形成‘五院五庭’格局,借助科技手段让矛盾纠纷得到了更好的化解,我为四川法院点赞!”
全国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伊彤针对智慧法院下一步工作建设提出建议,“进一步强化智慧法院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手段的深入应用,提高办案、审判、司法、公开以及信用惩戒体系这些工作的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健全司法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的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指出,“视察中我们看到了成都互联网法庭、四川微法院,见证四川法院将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到法院的工作中,方便了群众办事,方便了法院办案,更提高了司法效率。”
“四川法院将网络技术手段用到实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就司法便利完善网络技术为法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员、浙江一里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军就下一步将网络技术与法院工作更好地结合提出建议。
■司法温度,“零距离”感受
执行工作,从来不是一项简单任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怎样劝服被执行人?如何平衡双方的“两难”境地?怎么保证案件的顺利执结?这些问题常常考验着执行法官。
视察期间,代表们走进自贡市自流井区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在线观摩案件现场执行,感受执行联动、聚内外合力的高效、高水平执行成效。
“法院执行工作的同志们深入分析和尽责调查,以有‘温度’的执行来维护生效裁判权威,也让被执行人的态度从抗拒配合转向积极配合。”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西农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魏洪义认为,充满温度和智慧的执行生动体现了司法的进步,也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越来越近。
看到法院工作人员帮助被执行人租房、打包物品,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会员、江苏天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余瑞玉充满感慨,“执行法官没有简单的就案办案,还帮助解决被执行人的后顾之忧,这波操作真的暖心!”
见证多部门联动合力破解案件执行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山东省委会常委、德州市委会主委、山东省德州市政协副主席马传先表示这样的工作方式值得推广。
“法官办案就像医生治病,要抓住病因对症下药,执行案件也是如此。”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枣庄市委会主委、山东省枣庄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凌认为,执行法官精准执行、灵活施策,保护各方利益实现“双赢”,还要保证执行工作的精准、良好,非常不容易。
在视察过程中,许多代表提到“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这是法院主动把法律触角向前延伸,朝着“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的诉源治理方向努力,引导群众理性解决纠纷、就地化解矛盾,努力将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化于基层。
法院将司法服务向基层“覆盖”,主动融入社区治理,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社会服务部部长徐国权告诉记者:“四川多地法院在多元化庭前解纷方面有实招、有实效,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工作主线,化解了不少社会纠纷和矛盾。”
“社区是矛盾纠纷的多发地,法院为了老百姓的民生福祉,把资源下沉到老百姓身边,促进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这种做法我觉得非常好。”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岳阳海泰栀子合作社理事长杨莉如是说道。
“推进了诉源治理、繁简分流、一站式服务,对群众的诉讼需求起了极大的帮助作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也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司法的满意度”,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副主任刘忠斌认为,这些充分表明法院在为群众办实事这一块确实下了大力气。
■资源汇聚,打造“法治生态圈”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在四川高院代表们了解到,自2020年以来,四川法院妥善审理涉产权纠纷案件54.37万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全面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司法保护,助推市场秩序规范,为营造高质量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了新贡献。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2021年2月5日,位于四川成都的天府中央法务区正式启动运行,这是中国首个省级层面提出和推动实施的法务聚集区,汇聚了成都金融法庭、成都破产法庭、成都互联网法庭、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形成“五庭”格局,与四川高院、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天府新区法院、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构成入驻天府中央法务区“五院五庭”深远布局,打造资源整合、相互赋能的“法治生态圈”。
“天府中央法务区资源的汇聚,对于市场来讲,会吸引大量企业自动涌现到这里投资、创业、兴业,因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另外,法律资源的汇集也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了,法律服务质量水准得到了提升。”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常委、天府新区成都支部主委、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从市场营商角度对天府中央法务区的建设给予了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急救中心东城急救站副主任医师班宇侠表示,“通过调研,我感受到四川法院建设工作起点高,眼光长远,天府中央法务区立志打造为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务法律服务高地,这一举措方向明确,值得赞赏。”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黄菊花对四川法院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成果表示认可,她指出,四川法院创新性成立的全国首家省级层面的天府中央法务区,展示了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平安幸福四川积极作为的责任担当。
■术业专攻,打出专业“组合拳”
各行各业都有着各自的行业特点,将普适性的规范应用于特定行业中,需要综合考虑行业的特点,司法层面亦是如此。法院需要考虑行业的特殊性,“专门”法庭职责明晰、明确,聚集特定领域的专业法律人才,将这些专业的问题交由他们来解决,能实现专业领域案件审判的“快、准、稳”。
如今“专门”法庭均驻扎在天府中央法务区,这将会在司法保障方面带来哪些创新发展?又会进行什么样的探索?
“破产法庭、互联网法庭、金融法庭、生态法庭等等,四川法院为全国作出了榜样。”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重庆市委会副主委、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这样说道。
通过视察,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周潮洪感受良多,“我深切感受到司法工作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特别是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的设立打破了行政区域的界限,让生态环境保护更加专业。”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认为生态环境不仅包括动物,还包括自然生态,对此她希望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未来可以扩大案件的受理范围,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创新、创造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为“知识防盗”筑牢法治“屏障”,就需要在创新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如何精准进行司法保护是关键。
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家,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告诉记者,“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很难界定,有专业化法庭的存在对侵权者会有一定的震慑力,也为维权者提供了诉讼便利的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鄢福初认为进一步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建议要做好法律推广,用更多的典型案例去唤醒民众,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知法才能懂法,懂法才能守法。
■浸润文化,彰显司法精神
在四川高院,代表们走过舒适静谧的“浅草书屋”;在武侯区法院代表们驻足法官名录墙,感受着法官们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自贡法院,代表们为法院“以法知促民知,以法治安民生”的创新举措颔首称赞;在宜宾中院,代表们参观法治记忆陈列馆,视察智慧警务建设,感悟文化内核。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医科大学眼眶病与眼整形学科带头人孙丰源认为,“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我能充分感受到人民法院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态度。”
“抓牢了思想政治建设,抓细了党史学习的教育,抓实了司法能力的培养,抓深了具体作风的养成。”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王晓红赞扬法院系统不但是业务工作抓得实,文化建设同样抓得很先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李东艳对四川法院的文化建设印象深刻,她认为视察过程中四川各级法院都拥有各自的创新做法和品牌,这样的法院文化建设效果非常好。
“四川法院为人民利益高举利剑、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各项扎实工作的背后是文化建设的引领和法治精神的弘扬,可以说是做足了培根铸魂这篇大文章。”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负责人王凤巧高度评价四川法院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