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鲁甸:以基层治理“六个全” 筑千年银都“六尺巷”
“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昭通市鲁甸县作为朱提银的主产地,素有“朱提之源、千年银都”之美誉,这里有汉、回、彝、苗等14个民族,有全国最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跨县区集中安置区。十年来,鲁甸县始终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作为根本目标,以基层治理“六个全”为抓手,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刑事警情下降9.43%,信访总量下降54.4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上升30.22%,2023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全省72位、两年累计上升44位,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卯家湾“红黄绿+网格化”管理入选国家乡村振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覆盖
近年来,鲁甸县深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将全县13个乡镇(街道)103个村(社区)精细划分为一般网格1817个和专属网格594个,3678名干部职工下沉村组,构建县、乡、村、组、网格五级联动体系,做到矛盾纠纷就地排查化解。实行矛盾纠纷调解“以案定补、以奖代补”工作机制,按照“一季度一兑付”原则,保障人民调解案件经费兑付,提高人民调解积极性。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五老”乡贤和各类协会、群团组织等力量,有效整合挂村干部、政法干警、村组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人员下沉网格,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治理良好氛围。
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全量起底
聚焦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山林土地、涉众金融、欠资欠薪、征地拆迁、环境资源、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求职求学及校园安全等领域,做实做细矛盾纠纷化解“九步工作法”,对矛盾纠纷、重点群体和风险隐患进行拉网式、地毯式、起底式排查。按照“网格初步解决、村级基本解决、乡级全面解决、县级兜底解决”的问题处理机制,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研判在前、预警在前、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家庭安全风险隐患线索推送机制,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推送、县乡综治中心分流、多方联动调解,有效解决婚恋家庭纠纷隐蔽性高、发现难的问题,不断提升命案防控源头性预防的能力水平。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量清仓
牢固树立“抓基层不等于基层抓”的鲜明导向,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实行“1+13+N”分级挂账销号,即建立县级1个总台账,乡镇(街道)13个分账,相关行业主管部门N个行业账,定期进行综合研判,全面整合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建立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以“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事了人和”的原则,把调解工作放在首位,贯穿诉讼活动全过程。高质量开展“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对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案件,本着便民、高效的原则,第一时间进行免费司法确认,大力推广远程视频司法确认,将解纷力量进一步延伸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重点群体和场所服务管理全面到位
精准摸排“12+N”类重点特殊群体,分类建立管理服务台账,精准掌握特殊群体情况,整合政策资源力量,实行“红黄绿”精细化动态管理,对标记为“红色”的高风险家庭实现“小小探头”全覆盖并每天开展1次家访,对标记为“黄色”的中风险家庭每周至少开展2次随访,对标记为“绿色”的低风险家庭每月开展1次随访。全面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健全完善“受托管理人”制度,“一对一”落实监护责任,开展留守儿童暑期集中托管,开办17个托管服务点,托管留守儿童1821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暑期看管难问题。制定鲁甸县平安建设“十进”工作措施,对家庭、宗教场所、景区、医院、校园、交通运输、工地、企业、市场、网络媒体等,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建立“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常态化开展包保式、滚动式巡逻防控,有效防范各类案事件发生,不断提高人民安全感和满意度。
综治中心实体运行全程闭环
立足“建好县级综治中心、建强乡镇综治中心、建实村级综治中心”的原则,通过推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与全科网格对接并轨实体实战化运行,实现综治中心与平安法治办、普法办、信联办工作集成融合、并轨运行。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开展群防群治、社会风险防范宣传教育等工作,三级综治中心实行自下而上研判风险、自上而下交办问题,分类定级,建立社会稳定“风险池”,强化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体化管理、一站式维权、一条龙服务”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
政法力量下沉一线全员出动
由县委政法委统一部署,为全县186所中小学、幼儿园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协助化解校园矛盾纠纷、开展保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参与安全管理,指导实施教育惩戒、指导依法治理,推动平安校园建设。组织309名政法干部挂钩全县103个村(社区),担任法治副村长和普法联络员,对村组干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基层法治力量开展业务指导,因村施策,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命案防控、未成年人保护、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村级涉法治事务等工作,落实“村(社区)吹哨,挂联单位干部报到”制度,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促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