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 媒体视点 聆听创新发展之声(知识产权报)
编者按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本版特邀请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医疗等专利密集型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负责人代表,一起畅谈中小企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我们要培育高价值专利”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无形资产,在公司市场拓展、生态构建和资本运营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达闼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达闼)CEO黄晓庆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立于2015年的达闼,以其创立的“专利合伙人计划”被业界称道,该计划贯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整个过程,通过机制牵引鼓励创新涌出。
对于人工智能、云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来说,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达闼正在探索中的“专利合伙人计划”以其较强的牵引性和预测性,为培育高价值专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沃的土壤,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黄晓庆表示。
突破技术瓶颈
“《星际迷航》里名为‘Data’的机器人聪明能干,忠诚可靠,幽默有趣而富有情感。”在黄晓庆看来,这正是达闼理想中智能机器人的样子,所以公司以谐音“达闼”为名。云端智能架构、云端大脑、机器人安全专网、云端智能控制器……这些充满科幻色彩的“黑科技”均来自于达闼。
目前,达闼在云端机器人操作系统、人工增强多模态智能平台、机器人运营体系,以及云端智能生态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并推出了多款云端智能机器人产品——5G云端服务机器人、5G云端高扩展性室内移动机器人、5G云端多功能航母平台安保快递机器人、5G云端虚拟智能机器人等,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服务能力。
截至2020年底,达闼已提交云端智能相关专利申请近1801件,获得授权近400件,其中绝大部分是发明专利。
激励研发热情
“人工智能、通信和信息安全、机器人等新基建领域的创新前沿行业,是顶尖技术和领先智力成果高度集中的领域。达闼对自主创新的不断深入,依托于对知识产权的严密保护和全球布局。”黄晓庆表示,在创业过程中公司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无形资产,在公司市场拓展、生态构建和资本运营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公司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说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核心,就是创造好、保护好、使用好原创技术,并使其产生真正的价值。
“达闼从2015年成立至今,知识产权一直是企业战略的核心议题。”黄晓庆表示,未来30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前沿时代,知识产权是未来强国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公司创建并实施了业界著名的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专利合伙人计划”,激发和激励公司员工长期可持续地投入到知识产权工作中来。公司承诺将专利产生价值的10%奖励给予专利发明人等利益相关者,这份权益并不会随着发明人的离职而变化。换言之,只要在知识产权上作出了贡献,将终身享有这一权益。这一制度充分尊重每一位达闼发明人的智慧贡献,公司将继续坚持并践行。
建立良好的制度和流程是知识产权工作落地的关键举措。从专利申请中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到专利评审流程、专利的奖励和涉外专利的评审等,达闼先后形成了数十项的规章制度,并通过电子化确保制度执行、流程闭环,保证知识产权工作在运营层面达成高度一致。
“面对专利侵权纠纷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专业、细致是面临专利侵权纠纷以及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不论专利维权还是诉讼,均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制定好知识产权战略与制度、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实现专利价值。”黄晓庆表示。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举,使得达闼保持了强大生命力,也提升了达闼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达闼希望通过对知识产权机制进行创新,共同构建稳定透明的产业生态,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专利为数字发动机添动力”
“公司的创新驱动属性、研发方向和产品类型决定了我们的发明专利申请占比非常高。让专利为数字发动机添动力。”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下称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陶斐雯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作为国内较早实现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同时作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地平线在深化AI产业革命的路上,始终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尝试采用专利、技术秘密等多种方式对算法、芯片、应用场景创新进行全方位的保护,用知识产权赋能“数字发动机”。
瞄准前沿技术
智能汽车时代,素有“数字发动机”之称的自动驾驶芯片,将决定车企未来智能化水平。而在全球为智能汽车供应新一代芯片的公司中,目前只有3家企业能实现前装量产,地平线便是其中之一。
地平线于2015年7月创立,从成立之初就瞄准这样一个方向。“人工智能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司能走多远。”陶斐雯表示,鉴于此,公司成立最初的两年,团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上,研发期相当漫长。
近年来,随着技术研发不断推进,地平线的技术成果不断涌现。2017年,地平线推出首款边缘人工智能芯片;2019年,地平线先后推出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新一代AIoT智能应用加速引擎旭日2;2020年,地平线又推出了全新一代AIoT边缘AI芯片旭日3和新一代高效能车规级AI芯片征程3。目前,地平线即将推出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征程5,打造满足汽车行业安全级别ASIL D要求的车载中央计算平台和系统。
“过去,我们花费了近4年时间推出征程2,赶上了Mobileye EyeQ4辅助驾驶芯片,使征程2在性能上以及针对中国路况的方案上均优于Mobileye的EyeQ4。这些进步主要基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软件算法、芯片架构都有非常清晰的定位。”陶斐雯表示。
好风凭借力。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汽车行业普遍出现“缺芯”现象,这为国产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带来诸多发展机遇。今年2月8日,地平线获得了来自长城汽车的战略投资。随后,地平线又与上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为后者提供基于征程2、征程3和征程5全系列芯片的汽车智能芯片的完整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此外,比亚迪同期也投资了地平线,加速智能汽车芯片的研发与量产落地。
构建防护网络
地平线自成立以来就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20年底,地平线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8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高于90%,授权专利超过180件。同时,地平线的商标申请量超过560件,著作权也有近百件,在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知识产权布局,并且已在智能驾驶产品线上形成初具规模的知识产权组合。
在陶斐雯看来,地平线在短短几年里知识产权取得如此成效,主要秉承“四全”,即全嵌入、全类型、全周期、全参与的知识产权工作理念。比如,“全嵌入”是指在研发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在概念形成、开发、验证、发布等阶段,公司会把知识产权工作嵌入进去,重点从价值和风险两个维度进行锁定和排查。此外,地平线的知识产权团队作为研发项目团队一员,配合完成项目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工作。
“正是这种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持续创造为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陶斐雯表示,公司期待未来用量产成绩为国产芯片、汽车产业突围提供助力。
“国产芯片要走自主创新路”
想要在业内取得一席之地,离不开自主创新,而专利作为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存储芯片行业是一个产值巨大、投入高、周期长的行业,作为近年来半导体产业的“风向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半导体发展水平。
在存储产品市场中,固态存储(SSD)技术因其存储的稳定性和技术的先进备受业内人士重视。随着技术的成熟,SSD将会在内存存储产品市场中开启新的局势,这也正是北京忆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忆芯科技)想要抢占的市场。
“国产芯片要走自主创新路,重视专利积累,用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整体的专利实力和高价值的专利布局对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意义非凡。”忆芯科技首席架构师薛立成表示。
提升把控能力
忆芯科技于2015年底成立,公司的成立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薛立成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据量与用户数量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设备很难适应对数据高速处理的需求,市场对固态存储产生了海量需求,这就是“天时”。“地利”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已经拥有了自主可控的计算与通信技术,有能力提供完整的计算和通信设备。“人和”说的是忆芯科技的创始团队聚集了来自复旦、清华、电子科大等本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端领军人才。公司成立时,核心技术人员已拥有超过10年的芯片研发经验。
“我们的目标是和三星、英特尔这类品牌竞争,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薛立成表示,忆芯科技始终以成为世界级芯片公司为目标,以国产主控、助力信息安全为己任,从上到下技术严格把控。忆芯科技重点展示了国产存储主控芯片STAR1000P,该芯片采用忆芯科技自研多项核心技术,灵活适配市场主流闪存颗粒,具备良好的连续读写和随机读写性能,同时它又是国内本土团队所设计,支持国密标准。
薛立成介绍,忆芯科技自成立以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采取自主研发模式保证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不断地提高自身技术把控能力。目前,忆芯科技已申请专利197件,其中发明专利174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超过95%,同时在海外也有专利布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忆芯科技全面覆盖基础产品和高端定制市场的资本。
建立保护体系
“专利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薛立成介绍,忆芯科技在芯片研发过程中将功能相关的创新点加以保护,没有创新点的相关功能则作为未来的研发方向,建立完整的专利保护体系。此外,忆芯科技积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3维NAND型存储器关键技术——“新一代闪存控制器”》专利分析预警课题调研,向课题组系统地学习芯片行业的专利布局经验。
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能够保证企业研发投入安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忆芯科技在成立之初就设置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专人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并制定了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制度,包括专利奖励制度、软件著作权登记奖励制度、员工合同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条款。这样的奖励机制将措施制度化,深度激发员工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积极性。
薛立成介绍,忆芯科技在专利布局过程中,对技术、产业链结构以及专利运用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使得忆芯科技的专利能体现出其技术实力,也能合理有效地建立专利权利,以支持忆芯的产品迎接市场与客户的考验。但忆芯科技也认识到,与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相比,他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这些大企业储备了大量核心专利,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这是忆芯科技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忆芯科技会在存储控制器芯片市场继续深耕,为存储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薛立成表示,忆芯科技作为成立不久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用知识产权助力公司获得长远发展。
“扬起知识产权之帆”
“知识产权布局是公司在前沿医疗机器人领域深耕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持续研发、实现产品落地的必要保障,正是知识产权使我们在这个领域扬帆起航。”北京迈纳士手术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迈纳士)董事长刘子忠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测试间里,一台智能穿刺采血机器人正在对硅胶材质的仿真手臂进行穿刺采血测试,机器人两侧的电子板和连接测试机器人的电脑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采血情况。这款可实现静脉采血、全链条自动化的智能穿刺采血机器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迈纳士历经多年潜心研发出来的创新成果,对公司发展意义重大。
促进智能创造
据刘子忠介绍,智能穿刺采血机器人凝聚了机器视觉、软件、电子硬件、机械自动化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可通过扫码读取被采血者检验项目信息、确定对应采血血管、识别并抓取采血管等11个步骤后实现智能采血,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穿刺不准、污染血液样本等情况,还可以缓解护士工作压力,使护士更多地投入到具有临床护理价值的工作上去。
在历经4000多例真人智能穿刺采血试验后,一针准确率已高达95%。而迈纳士秉持精益求精的创新理念持续探索,使用 “飞针”穿刺采血,优化了穿刺流程,在减轻病患痛感的同时,穿刺成功率也大幅提升。此外,迈纳士还通过研发,实现结构调整,将“机构运动+识别血管”的时长由1分钟缩短至30秒以内,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提升了采血效率。
“智能穿刺采血机器人落地,离不开技术创新,更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作用。” 刘子忠表示,2021年,迈纳士在原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持续攻关。目前,在专利方面,迈纳士围绕智能穿刺采血机器人新提交了胶塞、血液采集管、血液采集针及采血装置(专利号:ZL202020869118.9)等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2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件。
保护自主成果
高质量知识产权可以对相关产品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当研发团队研发出新型产品时,公司就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相关专利申请,保护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迈纳士最新研发成功的贴码分拣机(专利号:ZL202030535042.1)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款分拣机头部是显示分拣信息的显示屏,向外伸出一只手臂,底部万向轮可轻松自如地灵活移动,整体造型设计感很强。迈纳士也注重相关产品的软件布局,新登记了贴码机主打印控制软件、贴码机主扫描控制软件等7件软件著作权,有效实现了产品软硬件间方面的协同。
作为一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迈纳士目前的知识产权布局以防御性和保护性为主,正着力推进专利池建设、知识产权培训等一系列工作。2020年,迈纳士签订销售订单超5000万元。刘子忠表示,随着专利保护不断加强,公司的知识产权定能快速转化,产生经济价值。
2020年智能穿刺采血机器人凭借创新技术先后获得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公共卫生与防疫器材专场”一等奖、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科技创新先进示范案例”、首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铜奖、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杯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双创大赛总决赛季军等奖项。据了解,该产品作为科技抗疫先进技术成果,被科技部列入推广应用目录,获得了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证书,已在医院、疾控中心、检验检疫局等各类医疗、卫生职能和体检单位实现落地应用。
据了解,公司下一步将在医疗服务机器,诊断一体机,智能医生,医疗级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应用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开发产业化的智能医疗产品。(陈景秋 李思靓 叶云彤 刘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