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版权产业:“三位一体”保护 “六项目标”构建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著作权法》为主线,以建设版权强市和文化强市为抓手,着力提升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市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财政加大投入,版权产业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郑州市针对全社会版权保护需求,在全市着力构建以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现代化为特征,以社会维权为基础、行政保护为主导、司法保护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版权保护体系。
目前,郑州市以版权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成效。2017年2月,郑州市成功获批成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市财政先后投入2500万元用于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吸引100家公共文化场馆、书店、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参与,有效带动了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了版权的传播。先后投入1500万元,成功打造了《琵琶记》《都市阳光》《清风茶社》《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等一批拥有自主版权的文化精品。开展了版权示范创建,着力培育了国家中原广告产业园、863软件产业园等一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设计、计算机软件、工艺美术等版权产业群和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版权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6.9%,版权产业已经成为推动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郑州市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8月,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中央财政予以2亿元资金支持。在郑州大学等4所高校设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及版权学术研究机构,为全市版权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2015年全市作品登记量是2011年50倍,占据河南省的近70%,截止到2017年8月,通过国家版权保护中心和河南省版权局进行版权作品登记的作品已累计达到1万余件。该市于2005年12月成立了郑州版权协会,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唯一地市级版权行业社团组织;全市从事版权登记业务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代理机构100多家,专兼营版权维权业务的律师事务所近200家,涉足版权业务的律师至少在3000人以上。
着眼于今后5年的全市版权工作,郑州市还提出了“六项目标”体系的构建规划。
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六项目标”第一项是构建政策理论法规体系。借势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谋划全市出版、版权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完善出台郑州市出版版权相关配套支持政策,用好用足现有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拟将出台《郑州市作品著作权登记政府资助办法》等各级各类资助政策,制定郑州市优秀出版物评奖办法。
第二,构建出版管理服务体系。探索网络出版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规范出版行为。做好内资日常管理,设立审读室,完善专家审读体制机制,加强内资审读“DM杂志”(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超范围经营问题治理。
第三,构建版权行政司法管理体系。以查办大要案为手段,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继续巩固拓展党政群等机关软件正版化成果,加大计算机软件预装源头治理,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做好侵权案件有功单位和有功个人奖励申报,深入开展打击侵权盗版“剑网行动”等各级各类专项版权执法行动。
第四,构建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完善版权公共服务机构,做好版权登记服务工作,加大对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等优秀本土作品登记确权力度。拟建立郑州市版权纠纷调解室,推动版权争议调解机制建设。
第五,构建版权社会参与体系。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版权保护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提高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以市版权协会为依托,动员全社会和市场主体参与版权建设,形成全社会参与版权建设合力。
第六,构建出版(版权)产业体系。不断培育壮大民营出版、印刷、发行机构和企业,积极筹建数字出版联盟,谋划建设数字出版基地,推动全市形成若干版权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依托河南自贸区、郑洛新自创区郑州管理机构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及龙头企业,谋划建设郑州版权交易中心,鼓励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版权贸易,支持版权代理、版权评估、版权投融资活动,促进版权成果转化运用。
郑州文广新局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后5年全市出版(版权)业发展指标是:全市版权行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各类版权组织和机构不断壮大,版权业的主要发展指标位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艺术、软件信息、制造建筑等版权相关企业达到36800家,全市版权相关产业力争实现增加值110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8.2%,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年平均增长20%,力争2021年年底全市在国家和省级版权部门登记的各类著作权作品总量突破10万件。
作者:韩为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8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