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唯一世界自然遗产,他们这样守护
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郑阳 摄
位于江苏省东台市的黄海湿地自然环境优美,拥有江苏省唯一的湿地、深林、水网交织融合的独特生态体系,是数百万只候鸟栖息繁衍的“美丽天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更是黄海湿地生态桂冠上的“闪亮明珠”。2019年7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正式挂牌成立。一年多来,该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打好专业化审判、跨区域协作、巡回审理、恢复性司法等系列“组合拳”,精心呵护江苏省这一处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
多措并举,“夯基垒台”抓保障
“黄海湿地环资庭各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扎实有效,既有‘基础动作’,又有‘规定动作’,还有‘自选动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近日,来该庭参观学习的安徽省旌德县人民法院同仁“点赞”。
发展出题目,实干做文章。东台法院落实落细江苏环境资源审判“9+1”机制,将法庭建设运行作为“一把手”工程。选优配强法庭队伍,让专业对口、业务过硬的“精兵强将”充实到环资条线,组建2个专业化审判团队。
管理的抓手在于制度。东台法院制定出台《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工作实施意见》《黄海湿地辖区法院司法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做到法庭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苦练“内功”无止境。常态化开展周一审判业务集中学习,与河海大学等举行黄海湿地公益诉讼调研座谈会,深入研究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等不同案件类型审判规则。
多方联动,“攥指成拳”强合力
环境资源案件跨域集中审理,单靠一家法院单打独斗难以有效开展。为此,东台法院下好“两盘棋”,全力构建内外协调联动机制,环资审判胜似一把握紧的“拳头”。
重抓内聚“合力”。与辖区11家法院签署《黄海湿地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协作协议》,与上海崇明、无锡江阴、南通如皋等6家法院签署《长江口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推进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保护。
强化外引“协作”。与盐城、南通地区环保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工作联席会制度,召开工作座谈会,及时研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升打击污染环境行为的精准度、有效性。在东台条子泥、大丰麋鹿、射阳丹顶鹤、建湖九龙口等自然保护区设立了5个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实践基地,汇聚环境资源保护合力。
此外,该庭还积极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全覆盖。开展跨地区巡回审理,赴射阳新洋农场、南通市如东县等地开展巡回审理,让“绿色”“法治”深入人心。“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理”工作模式入选盐城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多管齐下,“司法利剑”护生态
“这次环境保护普法宣传贴近老百姓,宣传画册图文并茂,让我们学到了好多环保知识……”前不久,该庭到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普法宣传,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鼎力护“绿”,利剑斩“污”。该庭敢于向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亮剑”,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依法审理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刑事案件,依法严惩线上线下出售、收购野生动物及制品犯罪,开展涉野生动物犯罪案件集中宣判,全力保护湿地生态资源和生物安全。从严从重惩治违法排污、非法提炼危险废物等污染环境犯罪,让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
播法治种子,收和谐果实。该庭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赴东台条子泥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为老百姓奉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让环保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东台法院制定出台强化环境资源审判全力保障疫情防控12条“硬核”措施,让司法力量释放出更多的环境“红利”。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法庭运行情况和典型案例,让群众“全景式”了解湿地司法保护工作。
多点开花,“绣花功夫”创特色
“施某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案入选2019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这条消息在东台法院微信公众号上一经推送,立刻“刷爆”朋友圈,引发“热议”。
用“工匠精神”打造公益诉讼品牌。该庭创新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探索“劳役代偿”“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方式。审结的施某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首次对民事赔偿部分以“劳役代偿”方式替代性履行,较好地体现了恢复性环境司法理念。
该庭还积极挖掘环境资源案件“富矿”,实施环资审判精品案例工程,提升环资审判影响力。强化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及时发送司法建议、调查报告,助力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环境违法风险。
特色工作振奋人心,辉煌战绩凝结汗水。一年多来,该庭一组数据格外亮眼:1件案件入选首批年度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2件案件入选全省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1篇调研报告被表彰为全省优秀调研成果,1份司法建议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2篇信息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简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