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突出“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
自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江西省九江市两级人民法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四个突出”,畅通渠道听民意、紧贴民需办实事、围绕重点暖民心、聚焦中心促稳定,真正做到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哪里,为民服务的旗帜就飘扬到哪里。
突出民意调研工作
畅通渠道听民意
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九江全市法院始终坚持“敞开大门、走出院子、俯下身子”,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察民情听民意。全市法院均制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相继召开座谈会,主动邀请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九江两级法院专门召开收集意见、建议座谈会30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律师代表、人民陪审员代表、新闻媒体代表、案件当事人代表及普通群众等各界人士,参加法院工作座谈会,“面对面”讲问题、“零距离”提建议,还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群众意见信箱,安排专人定期收发转办群众意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2次专门召开收集意见、建议座谈会,全体院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甘当“小学生”,问计于民,共收集意见、建议32条。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整理,并列出整改清单,明确责任部门、限定期限进行整改。切实做到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
在将各界人士“请进来”的同时,九江两级法院的法官们还积极走出法院,俯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上门问计、问需,积极走访人民群众、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九江中院走访一线单位66家,走访人民群众51人次,收集关于立案、审判、执行及普法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建议36条。
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浔阳区人民法院自今年4月起推行院领导轮流接访制度。由“一把手”带头开门接访应诉,各分管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每日轮流接待来诉来访群众,建立信访接访工作台账,所有来访做到快登记、快批转、快办理、快反馈。
通过广泛开展民意调研工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提升审判执行水平的经验措施,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并对好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推广。九江两级法院建立了与定点帮扶企业常态化联络机制、常态化定向联络代表委员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基层法院制度;设立了赣法民意中心九江分中心,全面升级12368系统平台作为民意工作平台,沿用12368号码开展服务,建成了一个可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的一体化诉求表达渠道,建立了“前端登记分流、中端办理反馈、后端回访督办”的工作机制。
突出效率提升工作
紧贴民需办实事
82岁的老人丁某是一起民间借贷案的当事人。今年“五一”假期,她足不出户就要回了3年前借出的2万元本金和9620元利息。老人真诚地说:“我行动不便,原本还在为打官司要出门担忧,没想到不出家门,法官们就帮我把钱要回来了,真心感谢党,感谢法院!”调解结束后,她连连向上门主持调解的修水县人民法院法官道谢。
据悉,九江中院执行局以“繁简分流+分段集约”团队化办案模式改革为基础,推行执行三项机制改革,科学配置执行团队,探索推行执行事务集约化,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财产核查、司法拍卖辅助、促成和解、信访化解等工作,全面提升执行效率。2021年一季度,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4298件,同比增长98.9%。新收案件执行到位金额8.76亿元,同比增长15.2%。5月14日,九江中院执行局将一次性执行到位的本金214万元,利息56万余元,共计270万余元执行款,发放给了14名申请执行人。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为方便当事人,修水、都昌、浔阳区等地法院经常利用中午休息、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开庭审理案件和上门调解纠纷,以时间换空间,提高司法服务效率。“10年了!我们终于拿到了不动产权证,真的太高兴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九江市汽车城安置小区业主卢某和左某拿到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后,脸上笑开了花。在浔阳区法院执行法官大半年的调解之下, 66户业主终于拿到了等待10年的不动产权证,圆了安居梦。
此外,九江中院积极探索法治护航营商环境,提高涉企民商事案件审理质效。4月12日揭牌优化营商环境巡回法庭;建立执行救助保险制度,教育整顿期间救助6人共13万元,跨界解决执行难问题。柴桑区、共青城市等地法院开展“执行不打烊”“清晨六点”等集中执行行动,有效敦促被执行人履行还款义务,解决了一批疑难杂案。
为加强各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九江中院还与自然资源局、不动产中心、交管等八部门搭建了被执行人信息综合查询平台和机动车查封平台,实现对被执行人不动产、工商、社保、民政等信息立体化、网络化、自动化查控,缩短办案时间,提高执行效率。
同时,九江两级法院全面完成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改造,诉讼服务更加高效、智慧、便捷,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诉讼服务效率提高带来的便利;大力开展智慧法院建设,积极推广智慧执行应用,方便执行当事人查询案件信息、向执行法官留言、提供执行线索和意见建议;全面取消执行立案生效证明,执行立案改当事人提供法律生效证明为立案人员网上查询办理,让信息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
突出法治宣传工作
围绕重点暖民心
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九江两级法院将法治宣传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拓展送法普法维度,扎实有效开展“法律七进”,满足群众多样化法律需求。重点聚焦走进企业、乡村、社区、学校等地,面向未成年人、妇女、儿童、老人开展普法活动,提升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法律素养。
“感谢法官们上门来给我们普法。”武宁县江西三友泡塑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九江中院的法官们上门走访后感激地说,“我们最大的难处就在于内部管理、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等问题,这也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和法律纠纷的地方,我们自己没有专门的法律人才,法官结合新施行的民法典进行了精准讲解,让我们管理企业多了一些底气。”九江中院积极走进企业,围绕知识产权、职工参保、合同纠纷等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开展普法,满足企业法律需求。
九江中院联合永修县人民法院、永修县司法局,在定点帮扶村永修县立新乡后岗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法进乡村”主题活动。驻村工作队队员以“民法典与生活同行”为题,围绕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编纂历程和亮点内容,向立新乡各村治保主任、村民进行了剖析解读,并在现场为村民们提供法律咨询,围绕大家关注的农村宅基地继承、土地流转、老人赡养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永修等地还组织法官、律师、公证员与村民面对面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通讲透群众重点关注的相关法律知识。
柴桑区、经开区、都昌等地法院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重点围绕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遇到危险时的自救方法,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题普法宣传活动。九江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的法官们还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到九江市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开展“与法同行 守护少年的你”主题普法宣讲活动,开展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瑞昌、德安、彭泽等地法院走进社区,面向老人、妇女普法,获得当地群众的点赞好评。
除线下积极走访宣传外,九江两级法院还积极利用“两微一端”等平台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全市法院共计刊发普法文章107篇,到乡村、社区开展普法活动39次,到企业开展普法活动26次。九江中院还策划“解案”栏目,刊发19篇以案释法文章,法官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读,面向社会公众普法。
突出纠纷化解工作
聚焦中心促稳定
“不好了,宋某松和宋某郎吵起来了!”近日,有群众慌慌张张地来到永修县立新乡后岗村村委会反映。九江中院驻该村帮扶的第一书记程光虎赶紧放下手头工作,和该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原来,宋某松和宋某郎两位种粮大户因为一块高标准农田流转问题争执不下、互不让步,为迫使对方让步,甚至还各自拉起了“小团伙”,阻挠对方承包,严重影响了春耕。程光虎和村委会其他同志一起耐心调解劝说,最终使两家人各让一步,矛盾得以化解,两家农田的春耕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继续进行。
九江两级法院始终发挥审判执行职能,将矛盾化解工作落实在每项工作中。全市法院持续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关于诉讼服务中心对接多元调解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入驻调解中心多元解纷机制,主动融入到以多元调解中心为支点,积极参与的市域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提高诉前调解效率。浔阳区某小区业主万某听说可以进行诉前调解后,主动来到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寻求化解与物业公司的纠纷。经调解员耐心调解,万某当场爽快地缴纳了拖欠多年的物业费,物业公司也向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
庐山市人民法院温泉人民法庭积极加强法庭与基层综治工作平台协调联动,搭建乡镇便民联络员网格、行业组织网格、旅游巡回审理点网格、重点家庭网格、多元纠纷调处网格、未成年人保护网格等六大网格服务平台。通过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对接到日常审判工作中,主动深入乡镇村舍,定期上门对辖区内群众进行走访,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把和谐稳定创建在网格内,为乡村振兴构建安定有序的法治屏障。
共青城、彭泽、永修等地法院积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着力解决涉民生纠纷案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今年4月以来,全市法院筛选出935件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保险待遇等涉及人民群众生存生活案件,坚持快立案、快执行、快发放案款“三快”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案件执结,确保涉民生执行大攻坚目标案件全部清零,有效维护涉民生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行过程中,法官们耐心讲解法律政策,积极引导当事人协商,达成和解,及时有效化解当事人双方的矛盾,降低诉讼成本,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今年3月,九江全市法院执行和解案件178件,结案标的额4712.87万元。(丁再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