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人民检察院扎实推进“两个专项”行动 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近年来,楚雄州检察机关聚焦企业法律需求和民生热点问题,以成体系的工作机制和项目化的工作方式,融合推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走深走实,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流程机制深化“检察护企”。积极构建涉企案件从受理到治理的全流程护企助企工作体系,通过强化前端管理、优化办案机制、做实案后帮扶、促进市场治理,以高质效监督办案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州两级院均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检察护企”工作领导小组,对涉企案件分类登记,建立台账,专人专责推进落实,州检察院组建专门团队,对重点案件跟踪督办,加强对涉企案件的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常态化清理涉企“挂案”,同步保障企业经营权和诉讼权;与州工商联联合举办楚雄州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凝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合力。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法律指导,姚安县院设立花卉产业检察服务站,稳妥办理盗窃财物、劳务纠纷等案件,结合花卉企业女职工多的特点开展监督和服务,促进企业加强妇女权益保护,完善雇工保障制度,吸引100多名青年返乡进入花卉企业务工。加强对趋利性司法问题的监督,立足办案促进市场秩序整治和涉法涉诉风险治理,州检察院研发“跨省刑民融合法律监督模型”,发现外地企业虚假诉讼侵犯楚雄本地建筑企业利益线索30余条,核查后依法纠正错误民事裁判4件,移送刑事犯罪线索1件,为受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和商业信誉,该模型获云南省检察机关首届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一等奖。
精准化服务推进“检护民生”。不断深化老年人权益保障,牟定、永仁等院联合民政部门对辖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专项监督,针对应急呼救器损坏、安全防护措施老化、养老护理员未持证上岗等问题向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6件,促进养老机构安全规范运营。建设预未管理和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推动形成“排查分级、包保帮扶、源头治理、工作保障”四项机制,加强检企合作,全州十县市基层院与爱心企业共建未成年人观护基地,筛选符合条件的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重点青少年群体到爱心企业进行技能培训、劳动教育,为他们更好回归社会搭建平台,提供就业机会。与爱心企业共建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聚焦民生热点精准开展专项监督,与州总工会、人社局、司法局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共享数据和线索,合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21年以来通过监督办案追回农民工欠薪5300余万元,永仁县院对快递业、网约车、网络直播带货用工情况开展监督,保障新业态行业劳动者合法权益。聚焦人居环境改善,瞄准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开展公益诉讼监督,禄丰市院督促恢复治理罗申河流域矿山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国检察监督与生态环境执法协同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州院督促环境保护税征收行政公益诉讼案被评为“2023年度检察公益诉讼优秀案例”。
融合式履职深化“一院一品”。准确把握安商惠企与民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围绕地方重点产业、重大民生项目和重要地理标志开展“一院一品”建设,促进多赢共赢。打造“检护传承”服务彝医药、彝绣文化产业,“检护遗迹”保护恐龙化石,“检护农业”助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检护花开” 服务花卉产业,“检护绿美”助力乡村振兴,“检护家园”强化绿孔雀栖息地生态保护,“检护云凤”强化“武定壮鸡”地理标志公益司法保护,“检护菌乡”保护野生菌产地生态资源,“检护硕果”维护红色基因和生物多样性的“一院一品”检察品牌工作矩阵。开展保障和服务“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绿孔雀之乡”“现代农业种业”“彝医药”“彝绣”六张“楚雄名片”高质量发展检察行动,属地检察院与行业主管单位联合设立元谋人遗址、恐龙化石、绿孔雀家园公益保护示范点和服务保障彝医药、彝绣检察工作站,建成服务现代农业种业数字检察中心。深入开展地理标志、“云品”司法保护工作,对全州获得的35件地理标志和使用标志的60家市场主体进行调研问需,促进产业更好发展、群众更多就业;深入查找并妥善处理企业之间、企业与工人之间的纠纷隐患,助力形成法治化、规范化的合作和劳动关系,永仁县院检察院深度融入“幸福里”社区建设运用,推出“检察护工”十条措施,研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储法律监督模型”,督促企业缴存保证金150万元,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