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4.0版来了!北京法院诉讼执行全流程提速
立案、开庭不用出门了,评估鉴定提速了,案件生效证明不用开了,办理破产成本降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司法便民举措,就发生在北京法院。
4月9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北京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关于推动诉讼执行全流程提速服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即北京法院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举措并启动北京法院“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评选活动。
据北京高院副院长刘双玉介绍,新一轮改革,继续以回应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关切为出发点,北京法院4.0版改革举措,共四个部分,包括35项工作。
据了解,4.0版改革,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等现代科技与审判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案。具体举措包括,完善司法审判“云模式”,推进跨域立案、跨境立案,为当事人提供在线批量立案、在线交纳诉讼费等服务;推广运用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完善案件生效自动识别机制,加强信息对接,确保当事人申请执行立案时,不需要提交案件生效证明;优化执行案款发放机制,通过提前确认当事人账户信息、纸质案款票据电子化等措施,实现执行案款发放“最多跑一次”;建立市场主体感受度反馈机制,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北京法院在线诉讼平台,广泛听取、收集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推动重点改革举措落实。
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法院线上开庭超过35.9万次,居全国第一,“北京云法庭”系统能够满足800个法庭同时开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审理纠纷31.1万件,平均用时比法定审限缩短一半以上;网上立案25.6万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61%。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2019年至2020年,北京法院累计对20家企业进行预重整、重整、执行重整计划、和解,引入投资40.1亿元;通过网络平台拍卖财产价值逾2.25亿,节省线下佣金1125万元。
发布会上,北京高院民二庭庭长李洛云介绍了北京法院“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评选活动。北京市人大代表黄勇、市政协委员高警兵受邀参加了本次新闻发布会。